close

也許第三次世界大戰不一定是槍炮彈藥化學武器或者核子武器,在這個全球貿易金融體制主導的世界局勢當中,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開打,以經濟和資金為最主要的武器彼此展開這場世界級的大戰,而且還可能持續數年甚至長達10年大戰。


這場戰爭的主角是美國還有中國。


這場世界級的大戰有美國政府,在川普主導的鷹派執政團隊,對中國吹響戰爭的號角。


到目前為止,美國已經逐步針對中國的科技製造,以及中國2025的國家發展戰略目標進行迎頭痛擊。


目前看下來,從2018年開打的貿易戰,經歷激烈的纏鬥之後,從大家認為這只是一場很快就落幕的遭遇戰,逐漸演變成為世界級的兩個霸權以及各自同盟國或協約國的戰鬥。


這場戰爭對全世界的影響已經高達數兆美元的資金損失,全世界的供應鏈以及產業,都受到重創。


第一個被拉下來的是中國的中興通訊ZTE,第二個被拉下來的是全世界5G的龍頭廠商華為。接下來要被鎖定的是海康威視HIK Vision,以及無人飛機領導廠商DJI。


華為已經被美國晶片廠商切斷供應鏈了,Intel、Qualcomm、Broadcomm都停止供貨給華為,美國政治要求英國廠商ARM也跟進。


對此,已經重創了全世界整個科技產業的布局。為什麼美國在這個時候要針對華為呢?


因為華為在全世界領先的通訊技術就是美國最在意的5G技術,而這些技術的供應鏈都來自於美國跟英國的廠商,這當中還包含了台積電,以及作業系統廠商Google。


透過打擊華為,就可以遏止華為的發展。只不過,台灣廠商也遭受重大的打擊。


韓國廠商以及日本廠商,也都是中國大陸科技業的主要供應鏈,當中國設備廠商被打擊,整個背後的供應鏈也將全部受到影響。


為了躲避中美貿易大戰,現在被看成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以經濟模式開打,整個供應鏈都被迫要轉型,尋求新的出路。


中國真的威脅美國了嗎?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中國很積極讓自己成長,並在世界各個角落去制衡美國,但也是乎崛起太過積極了,招惹了美國,讓美國好戰的川普政府,起了打壓中國的動機。因為從美國的角度來說,只要任何人威脅了美國的利益,美國就絕對不會給予容忍。


中國真的崛起太快了,以至於一面倒的吹捧自己2025製造的強大,甚至威脅美國世界第一的地位。這就引來了殺機。


中國的國力在成長,他對世界的影響力也在增加,但同時,也因為他的成長,對這個世界也同步輸出了政治影響力,這並不是美國樂見的。甚至運用科技技術對全世界的各個政府,開始有了非友善的甚至是帶有侵略性的政治影響力。


這也觸動了川普的敏感神經。


經過川普政府各個鷹派的財經專家評估之後,中國整體經濟的戰鬥力還有持續力,被摸透了。美國拿出最擅長的貿易法令還有平等貿易的條件來跟中國攤牌的時候,中國過去保護內部市場,以國家法令保護社會主義的資本經濟發展模式,排擠國際廠商或者在中國公平晉升機會的缺點,成為美國打擊中國最重要的致命點。


中國用國家的力量保護、扶持國內的產業,引發不公平的競爭,這成為所有人的詬病,也成了美國要求中國開放市場最主要的訴求。彷彿清朝末年,中國一直不願意對國際世界開放貿易通關一樣,引發鴉片戰爭,乃至於八國聯軍叩關,最後清朝政府被打敗,被迫與八國簽下貿易協議,不但戰敗賠款,市場也被迫打開,最後滿清政權也瓦解了。


以現在的中國來說,當然跟清朝政府的決策模式相當不同,更不會用故步自封的決策模式來扼殺自己的發展,中國政府必定會尋求最有利的突圍戰略來突破美國為首的國際包圍圈。


當大家都覺得中國可能糟糕了,最後的結果會演變成為如何呢?難道美國對中國宣戰,對美國企業就完全不受影響嗎?


當然不。


自2008年之後,中國逐步開放市場,歡迎世界各國的企業進駐,中國市場也成為全世界的大企業爭相投資的重要市場。美國的企業的營收與獲利,過半都有超過¼的營收利潤來自於中國市場的貢獻。

   

 

你看看我貼上來的兩張圖表,就可以很快看出來,美國的這幾家超大企業,他們的獲利比例,有相當大一部分都來自於中國。


如果這場等同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中美貿易大戰繼續下去,不是只有中國會遭受經濟表現上的重創,連美國企業自己也會遭受重創。連帶著兩個國家在科技產業的聚落,供應鏈布局,都將遭到嚴重的打擊。


中國跟美國,其實在科技業的佈局來說,都是息息相關,互為表裡的。如果中國不好,對美國企業來說也是不好的。


中國絕對不會輕易就範,當然會在川普過度積極的打擊下,加速發展科技產業的投資工作,長而會加速過去應該做而沒有做的半導體產業,晶片產業,快速的發展上來。


說了這麼多,那我們來其,實這場世界經貿大戰,兩個國家都不會有好的下場,都會遭受重創,而且也將會根本的改變了這個世界科技供應鏈的佈局結構。


中國會因為遭受這個衝擊而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美國會在這一次的貿易大戰當中,獲得短期的好處,但長期來說,中國政府加速對國內科技產業的扶持,將快速地擺脫美國和歐洲各國對他的科技影響力,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科技供應鏈。


最後我想說,美國可能以為打壓了中國的科技產業發展,對中國造成經濟重創,讓中國沒有能力再繼續發展成為注意威脅美國的經濟大國,但最後卻加速了中國更加積極的科技投資和布局。


而且快速的吸收了並記取了教訓之後,中國會更謹慎的在未來發展的路上,更謹慎的成長茁壯。


中國一直克制沒有出招,如果對美國在中國的企業開始採取報復手段之後,勢必重創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獲利能力,而連帶引發美國企業跟股市票市場的恐慌和賣壓,這對於以金融產業為主的跟美國市場來說,並不樂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史提夫 的頭像
    史提夫

    史提夫

    史提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