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商到中國經商20年所擁有的租稅優惠的身份,2014年後恐怕都將重新定位。

不只是台商,各國的投資者都遭遇相同的處境。華北、華東、華南、西南等地的外資包括台商,都面臨到中資崛起,政府機關立場更迭,法令政策逆轉,員工觀念與認知改變等多重元素的變化,企業經營條件可以說是完全不相同。中國的十二五政策要將中國改變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全力扶植中資的品牌和企業上來。

中國主導的時代來臨,外資從主角身份轉為配角。

從2012下半年開始,陸續爆出許多台商在中國遭遇政策反覆,經營條件和優惠身份被取消的消息,也不斷傳出各地台商爆發與中資企業的競爭衝突事件。中國政府也希望大家和平共處,一起將中國這個市場做好做大,但市場的競爭態勢並不是都能以和平方式收場。

中資企業過去5年快速崛起,挾帶的強大的資金和地利優勢,在全世界圈地買地,以出口優勢攻略世界,在歐美經濟崩盤的時刻,中資挾帶的經濟和資金優勢,所到之處風行草偃,中國已然強大。客觀因素使然,加上台商與各國外資並非中國本地企業,天時已過,地利人和兩因素,現在由中方資本家主導,話語權轉移至中方手中,外資不再能夠決定與主導情勢的發展。

中國政府清楚這態勢的變化,立場上一定要偏袒自己人,因為整體的國家政策是富國強兵,中國要再次成為世界強權,甚至是超級強權。讓外資佔了20年的好處,而中國用20年的讓利換得了今日的成就,現在,中國強大了,外資必須退讓。

無論你我是否喜歡這個發展,但這僅是立場上的問題而已。

站在中資的角度,崛起時,就是要展現出大國的氣度以及強勢,本當如此。站在外資的角度來看,一定很不習慣。昔日的吳下阿蒙竟然站在上風發號司令了,甚至在競爭擂台上出重手回擊。這當中沒有對錯,僅是角度問題。今天如果你站在中方角度來看,你會額手稱慶。如果你從外資或台商的角度來看,那可是受到極大的震撼,甚至感到恐慌。

台灣,曾為昔日的亞洲經濟大國,但政府的決策失當,這個經濟龍頭的地位早已失去多年。現在,中國亟欲將台灣這個地方收歸祖國的懷抱。目前正挾帶經濟上的絕對優勢,此時不對台灣發動經濟戰,更待何時?中國無須對台灣動武,只消用資金就可以將台灣島整個買下來。當土地、資金、企業、媒體、文化都歸屬中資持有時,其實,台灣也無法維持其主體的獨立性。

以上是就整體態勢做的評析,對於企業的經營立場來看,台資該何去何從?

台資面對中資,資金條件上若想要以小搏大,那可毫無勝算。唯一的優勢是在地優勢。台灣地處大中華地區的外圍,就人口數和經濟規模來說,僅是一個市級的規模。說真的要讓中資來台灣發展,還得要看有沒有經濟貢獻價值。

世界很大,中國看的並不是台灣這個地方了,而是全世界的各地資源。如巴基斯坦,如整片非洲大陸,如中南美洲的運河,如冰島的地熱資源,如北極洋底下的豐沛資源,如格陵蘭底下的礦產,如南極大陸下的資源,甚至月球與小行星帶的地外資源。

地處於台灣的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善用自己的在地化優勢和資源與中資結合,共創更好的發展。台灣雖小,但以人口數和經濟實力來看,仍在世界排名中保有前20%的地位。就發展來說,台灣比較之全世界各國,還有很多值得加強的地方。在地優勢加上資金,其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中方挾帶的資金優勢,到了台灣,還是要靠在地化經營。中國企業用孫子兵法攻略全球,一定知道孫子兵法中「因糧於敵」的道理。轉念來看,危機,不也就是一個轉機嗎?

2014年總體經營策略,台商應從攻略中國轉為與中資合作,反而可以創造出更大的商機與成長的力道。

 

陳致瑋 老師評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史提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